第389章 论教育-《定居唐朝》
第(2/3)页
“是的。我叫人做了两块大木板,用烧剩下的炭条做笔,在木板上计算,比之算筹,简便快捷,所以,计算效率才能提升。”
圣人奇怪的问道:“今年民部的公务完成如往年一般,有提前吗?”
秦王道:“回父亲,往年夏收的时候,民部总要通宵达旦的辛苦几日,今年却没有,想来其中定有幼阳的功劳。”
至于完成日期如往年一般,这就更不奇怪了。上面的人要求只会越来越高,上头动动嘴,下头跑断腿。裴矩老于世故,年纪也大了,自然不是那种急于表现捞功劳为难下属的人,做事留有余地。圣人略一思忖便明白过来,此乃人之常情,摆摆手便略过不提。
说起数学,圣人道:“我曾听平阳说过,幼阳你之所以如此博学,乃是与种花家的学制有关,对否?”
薛朗道:“圣人所说博学之语,臣愧不敢当。不过,若是说到种花家的学制,倒是有可取之处。种花家的学制,从三岁开始,上幼儿园,六岁开始小学,小学要上六年,初中三年,高中三年,然后是大学四年。大学以前,大家学的课程都一样,大学以后,才开始分科,进行更专业、更深入的学习。”
圣人屈指一算,道:“那岂不是要一直上学到弱冠之年?”
薛朗道:“回圣人,是的。所以,臣就没上过大学,所学多是从书本上或是专门请老师教的,学的比较驳杂,无有专业大学的精深。不过,这个学制虽好,但大唐并不适用。”
秦王道:“幼阳所言甚是,我朝初立,赋税有限,天下又尚未太平,军饷乃是第一大开支。是故,此策虽好,然无有实行的资本。”
薛朗点点头,道:“就如二郎所说,教育这件事,只能由国家牵头。但是,一者受限于钱财,二者受限于师资力量。要展教育,这两者缺一不可。”
世界四大文明古国,唯有中国一直流传下来,跟中华民族重视教育、重视传承的传统分不开。因为有这样的习俗,才有文明一代代的传承和延续。后世中国在一穷二白的时候,教育之所以能展起来,有一个政策功不可没,那便是师范生免费政策,这才培养出许多义务教育需要的老师来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