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52章 求教-《定居唐朝》
第(2/3)页
两人又商议了一下,补充一下细节方面的东西,等回家再写成疏奏呈递圣人。至于薛朗担心的抽调民夫而带来的生产力的损失,平阳公主道:“边关久受突厥时时侵扰之苦,幼阳之法,就地取材,与生死存亡相比,算不得什么。”
薛朗点点头,觉得这就是两人眼光差别所在,平阳公主更有大局观,而他还习惯性的着眼于细致的地方,格局不够啊。这是所站立位置的差异。平阳公主出身极好,又有大量的实务经验,自然看得更广更深。薛朗即便有后世资讯达,知识储备广博的优势,在眼界上,还是有差距。
粮道可以用薛朗这个办法,但兵器的防锈上,薛朗也没什么太好的办法。以后世的工艺来说,铁器防锈一般采用的手段就是镀膜和涂油或是上漆等手段,在唐朝,几乎都不可能,有技术上的难题。最后,只能采用改建马车的办法,提议运输的时候,加一个斜顶的盖子,或用草扎,或用毛毡,使雨水顺着斜顶滑落,不至于沾湿兵械。
加上平阳公主让统帅提前驻扎的提议,回到公主府,由平阳公主执笔,两人联名上疏,把办法呈递给圣人,交由政事堂的诸位大臣们商议定夺。
因为事情紧急,圣人看了疏奏便紧急召了政事堂的大臣们进宫议政,经反复商讨和完善后,在薛朗的提议基础上,形成最终方案。
征突厥的统帅,群臣属意秦王,唯独太子李建成推荐了安国平阳公主。太子道:“若论统兵屯驻,有苇泽关之事迹在,即便是秦王,在平阳面前,也不敢说必胜。秦王已奉敕点兵征讨杨文干,唯有平阳闲赋在家,是故我推荐安国平阳公主为行军总管,总领后方,以应对突厥之侵扰。”
薛朗听得目瞪口呆,只有一句话想问太子——
你还是人吗?
这根本不是人说的话!他的公主殿下刚新婚有身孕,别人在他们两口子这个年纪,若是第一个孩子站住,已经打了议亲的年纪。而他与公主膝下犹空,这样的紧要时刻,居然推荐公主出征……如是有个万一,这岂不是要他和公主的性命吗?
薛朗面色铁青的看着太子,无论如何也忍不下这口气!
圣人看太子一眼,断然道:“平阳非适合人选,另荐他人便是。”
第(2/3)页